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转折期,也是家校教育的“攻坚期”。如何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同频共振,用科学方式陪伴孩子成长?11月10日,十堰市科学技术协会、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推出,FM92.0十堰旅游生活广播、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并机播出的《心灵导航》节目,同步通过十堰广电新闻客户端直播,特邀十堰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十堰中职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师王晓勤为家长解读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密码,提供实用陪伴指南。

王晓勤强调,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沉默等行为,本质是寻求自我认同、呼唤尊重的信号,家长和教师需共同转变角色定位,从“管理者”变为“同行者”,用理解与支持替代管教与指责。家长要放下权威学会倾听,尊重孩子隐私,以情绪稳定的姿态做好榜样;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成长引导者”,关注学生内心需求,营造包容的班级氛围,将学生的“问题行为”视为“求助信号”。
双方要建立“平等沟通”的协同机制,教师可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先肯定孩子闪光点,再客观分析问题,共同制定支持计划;家长要主动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状态,形成信息闭环。自身心理建设是有效陪伴的基础,家长和教师都要接纳青春期变化的必然性,放下完美执念,明白“不完美才是常态”。
情绪管理方面,家长可设立家庭“平静角”,冲突时及时降温;教师可运用“冷静时刻”“情绪日记”调节状态,双方都要主动寻找支持系统,通过倾诉、交流释放压力,避免独自承受。运用“爱的五种语言”能精准传递关爱,家长和教师可协同实践:用肯定的言辞认可孩子的努力,共同创造“精心的时刻”,通过小礼物、贴心服务、恰当身体接触,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面对孩子沉迷网络、学业下滑、亲子或师生冲突等问题,需坚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事情”的原则。应对网络沉迷,要理解孩子需求,共同约定规则,提供线下兴趣替代方案;家校双方要坚信,只要情感桥梁坚固,任何问题都能协商解决。
想要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知识,每周一16:00至17:00,可锁定FM92.0十堰旅游生活广播、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或通过十堰广电新闻客户端观看《心灵导航》直播。(全媒体记者 阮晓燕)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