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10月10日起,《十堰新闻联播》推出新闻专栏《非凡“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报道各地牢牢把握发展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干字当头、高质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绩。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是这片新蓝海中的关键领域。“十四五”以来,十堰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天空,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制造先行、人才支撑、场景牵引,让低空经济成为驱动新旧动能转换、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十堰将低空经济列为重点培育的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前瞻布局、主动谋划,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十堰模式。

在茅箭区的箭飞航空实训场地,无人机时而悬停、时而穿梭,这款加装了保护壳的无人机,正是不久前基地自主研发制造的“无人机足球”。
箭飞航空产学研用创新示范基地负责人马吉星介绍,过去使用的无人机桨叶裸露在外,一旦撞上物体,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会损伤无人机自身,所以,他们为无人机加装了PC耐撞材料外壳,将无人机置于其中。

这个小小的创新,不仅降低了无人机的操作门槛,更为其大规模应用普及打开了空间。自今年9月量产以来,订单纷至沓来,为产业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马吉星介绍,他们要做竞技类飞行的无人机,目标在第一年至少生产10000台并投放市场。
从一个产品的突破,到一条产业链的崛起,十堰正以低空为媒,在蓝天赛道上“加速跑”。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招引落地低空经济重点企业35家,其中12家已实现投产运营,已形成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的全产业布局,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高地。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为对接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和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设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低空技术)专业。这一融合人工智能、无人机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新兴工科专业,正为十堰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力量。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副院长邓召文介绍,共建产学研用平台,培养掌握智能无人系统设计、低空飞行器控制、人工智能算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投身无人机研发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化系统开发、低空物流与城市管理等领域,部分岗位年薪可达15万元至40万元。

逐梦“低空”,既要能制造,更要可应用。在张湾区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 “一键启动”无人机巡检程序,数架无人机飞抵指定地点,将督察视距延伸至数十公里外。
张湾区数据局吴晓宇介绍,无人机五分钟就能飞抵现场,并能实时回传画面,平均处置时效相较于以前提升了三倍。
运用北斗网格化技术,张湾区将空域按120米至300米分层管理,构建起立体化的“空中红绿灯”系统。通过卫星定位与实时感知,平台能自动规划巡检航线、预警碰撞风险,让无人机各行其道。
张湾区数据局袁依梦介绍,他们已规划83条无人机巡检航线,每日可完成100余次巡检任务。

抢滩“低空蓝海”,竹山县按照“有人机、无人机两翼齐飞”的思路,大力发展低空经济,重点布局航空培训、航空客运、航空运动、航空救援4大业务。10月9日,竹山通用机场开通竹山至十堰至汉南延长线、竹山至宜昌两条短途客运航线,这标志着鄂西北地区低空交通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游客程萌鑫说,作为第一批乘坐竹山至宜昌直达航班的乘客,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她十分享受。

当前,十堰市正加快物流运输、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建设,以场景创新激活低空经济发展动能,今年3月,十堰市构建低空物流网络,健全城乡配送体系,成功入选全国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典型案例。
十堰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文春表示,与传统公路运输相比,低空物流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低于30%,效率提升60%,这充分证明,低空物流是山区物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优选方案。

面对低空经济这一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新蓝海”,“十四五”以来,十堰系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相继出台《十堰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科学规划建设地面设施网、智能信息网、飞行航线网、场景应用网、专业人才网;举办2025中国(十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16个低空经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通武当山琼台—金顶—南岩等59条低空航线;拓展寄递物流、滑翔伞赛、飞行体验、低空巡检、库面巡飞、医药配送等20类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开通低空客运服务,建成全省首个低空飞行器大型试验基地,12家低空经济企业实现投产、运营,基本形成了涵盖低空制造、车机一体、低空飞行、飞手培训的全产业链布局。
十堰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友勇表示,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十堰的独特优势:一是地理地形优势,十堰地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地貌多样,与丰富的应用场景高度融合;二是产业基础优势,作为“商用车之都”,十堰具备向低空制造领域延伸的强大潜力;三是绿色使命优势,发展低空经济与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目标高度契合。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积极培育低空经济。眼下,十堰正加快构建低空经济制造与服务融合、应用与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积极争创全国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到2035年建成全国低空制造特色基地和综合应用示范区。
王友勇表示,一是做强低空制造,发挥汽车工业优势,打造 “车机一体化”特色;二是拓展特色应用场景,聚焦“山水车”等特色资源,在低空交通文体旅游、应急救援和低空政务等领域深挖潜力;三是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示范高地,扩大市场辐射范围,提升产业区域影响力。(全媒体记者 马凯俊 翁红)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