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鉴长江风雅颂 如画江山总待君

时间:2025-10-30 15:14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歌咏秋天的名句在金秋时节的湖北,有了最风雅的例证。

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的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整合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优质文化资源,以艺术为桥、科技为翼、文旅为魂,倾力呈现荆楚之姿、长江之美、中国之韵。“点亮长江”艺术季开幕式、“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影动长江”全国主题摄影展、“映像长江”电影周、“聆听长江”音乐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书香长江”阅读周、“遇见长江”文学周、“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对话长江”学术交流、“唯见长江”艺术季闭幕式,12项主体活动,把万千欢笑留在了大河之畔。

风行两岸,金秋打开艺术之门

长江文化艺术季是具备“热搜体质”的。9月5日公布艺术季日程以来,临江的开幕式舞台、江中燃放烟火的小船、数千架无人机彩排的“谍照”,一次次成为社交媒体热闻。

aa96756d1da2475eab7d81a9578e69bb

开幕式让武汉热闹得像过年

9月12日晚的开幕式,让武汉热闹得像过年,也让武汉人忙了一晚上“出片”。长江又一次被点亮,朋友圈又一次被引爆。江滩、游船、黎黄陂路的阳台、同济医学院的宿舍、富力威斯汀酒店的露台、爸爸们的肩头,千万双眼睛注视下,夜空盛开巨大的“牡丹”,引来阵阵惊叹与欢呼,“花开时节动京城”,那些美好的事物与情感古今相通啊!

bfb454bab3914661961c94533687092c

全球最大牡丹绽放

摄影发烧友范作金、罗海润提前两天在长江两岸选点,最终选定武昌江滩,他们说:“武昌江滩视野开阔无遮挡,对面汉口高楼密集,能完整呈现表演与城市天际线的交融,更能凸显武汉的气势。”市民赵妤去年拍摄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的照片,登上《大众摄影》杂志,今年她又早早选好拍摄点:“太震撼了,希望明年有机会再来拍。”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举起手机,照片、实况动图、短视频、长视频,社交媒体上花样繁多的同题美图,让外地人、外国人实名羡慕了。国外友人Edson P Bautista在湖北日报海外账号的评论区留言:“Nice firework my friend”(我的朋友,这烟花太棒了)。俄罗斯女孩@超爱丽娜在中文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观礼感受:“说实话,我真的很羡慕中国人。”

“映像长江”电影周采用“流动放映+定点展映”形式,覆盖湖北17个市州的103个县(市、区),免费放映场次超过2000场。在武昌江滩白塔广场的露天银幕前,市民刘珺说:“我就住在附近,来这儿吹吹风、散散步、看看电影,感觉特别惬意。”10月15日,一场与众不同的电影课——戏剧电影研学活动在天河院线中影天河影城举行。在观看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并聆听专家点评后,观众马思聪说:“粤剧电影就像给流传百年的老戏穿上了一件时髦的外衣,既有老味道,又有新感觉。电影的语言让传统故事变得更直观生动,更容易被我们这代人所接受。”

“聆听长江”音乐周用五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奏响金秋动人乐章。音乐周特别设置了公益票,让高雅艺术不再“曲高和寡”。一位抢到公益票的大学生兴奋地说:“终于能现场感受交响乐的震撼了。”

在整个艺术季期间,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和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乐趣。孩子们在儿童剧的奇幻世界中欢笑;年轻人在先锋艺术展览、多样的音乐会上释放激情;中老年人则陶醉于戏曲和传统书画展览。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始终是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的核心宗旨。在这个金秋时节,整个艺术季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养分。艺术季各个活动主办方通过创新活动设计、拓宽参与渠道,着力彰显了群众主体性、参与性、互动性。

雅意所及,城市化身愉悦场域

长江文化艺术季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次城市空间的活化与重塑,让城市成为充满艺术氛围的愉悦场域,艺术之光与日常烟火深度交融。艺术季助力优质演艺资源“溢出”,全城全域联动,营造全城有艺的“艺术磁场”。艺术与商圈共生、与城市共鸣,将艺术资源嵌入全城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中,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睹名家名团名作的风采。

da6411b24d304cf5ae652039d60911e9

“新象长江”笔墨间见长江气派

在湖北美术馆,“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及美术爱好者前来观展。约120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美术作品在此集中展示,勾勒出万里长江的自然美、人文韵、变迁史。一位美术老师带着学生前来观展,他说:“这样的展览是难得的艺术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优秀作品,感受艺术家们对长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比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生动、更深刻。”

湖北省图书馆内,“影动长江”全国主题摄影大展同样人气爆棚。摄影师们用镜头捕捉长江沿线的壮美风光、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长江世界。许多市民呼朋结伴前来,有观众留言:以影像书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轻灵,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以及苏轼“大江东去”的旷达。

c99788c1fc3f499196c4c543ee21544f

“书香长江”全城书香

9月19日至21日,纪连海、莫砺锋、戴建业、马伯庸、意公子等名人名家做客“书香长江”阅读周,让整个城市弥漫着浓郁的书香。分享会场场爆满,数字阅读VR体验区排起长队,“鲁迅同款毛背心”等文创产品卖断货。爱书人评价:“书展就像一场知识的狂欢,在这里能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书友,还能听到名家的见解,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都丰富了不少 。” 人头涌动的现场,让国民教授戴建业对纸质书的未来“没那么悲观了”。

5f7fa2b5fb9941afbff42b1857afbb72

长江文化艺术季让欢乐充溢城市生活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与十一中秋超级黄金周相遇,相关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湖北各地文旅景点游客量大幅增长,许多游客因为艺术季的活动慕名而来,湖北因艺术而“长红”。

艺术季首次增设了“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览,多个大展在十一之前揭幕,推升荆楚文博热度。仅黄金周前三天,省内129家博物馆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10月3日,百万粉丝文博大V、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宝藏猎人”董臻受邀从杭州赶至武汉,为武汉博物馆的观众带来专场导览,吸引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拢过来聆听。

不同肤色的外籍教授、留学生、在华企业外籍员工与海外旅行团,频频现身湖北省博物馆各大展厅,为荆楚珍宝折服。“好漂亮!It’s so shining”“Wow,that’s so amazing”,中冶南方都市环保中心的印尼籍员工在参观时连连赞叹。

“博物馆之城”武汉因大展汇聚强势出圈,多家博物馆成外地游客来汉打卡的文化地标,馆方创新策展、游客跨省奔赴、文博爱好者隔空联动,勾勒出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

颂唱时代,长江凝聚情感共鸣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江河,更是情感与文化的纽带。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以多元艺术形式为笔,描绘长江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时代之光,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成为凝聚长江流域人民的精神盛会。

6c022e5606b443aa9133ebc30e0d1b8d

长江文化艺术季拉近艺术与人的距离

“诗韵长江·经典诵读”活动在深秋的西塞山下举行,这里是历代诗人吟咏长江的灵感源泉。长江流域10省市的5000余名诵读者历经层层选拔,百名佼佼者齐聚黄石,在决赛中用声音传递江河魂魄。跨越三千年的诗歌长廊,从《楚辞》的瑰丽想象,到唐宋诗词的雄浑气象,再到近现代对长江的深情礼赞,一条声音的经纬,织就了长江文化的壮阔图景。江畔吟诵,让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长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引发内心深处对母亲河的热爱与敬意。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傅国感慨:“这不仅是比赛,更是一次文化朝圣 。”

“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让长江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活动现场,13省(自治区、直辖市)嘉宾共同开启“话说长江”“再说长江”“新说长江”的故事篇章,生态、科技、人文、历史融汇一体的长江之歌走向世界。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参与互动,分享自己与长江的故事、对长江文化的理解,形成了强大的网络传播矩阵,让长江文化的影响力跨越地域界限。

“遇见长江”文学周——“湖北文学之夜”在湖北大学举行。文韵悠扬,点亮荆楚星河;江河奔涌,激荡青春力量。现场发布了第二十二届新青年小说大赛、“荆山楚水荆风楚韵——笔尖上的湖北”主题征文优秀作品,一展湖北新大众文艺创作的崭新气象和青年作家群体的蓬勃风貌。第二十二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遇山》的作者杨琴激动地说:“这个奖不是颁给我的,而是颁给富有烟火气的生活的,往后我还是想跟着这些烟火气走,就像长江跟着大地走一样,通过富有生活质感的故事书写,不追求华丽,只追求真实和真诚……”

10月21日晚,长江之上,“船长九号”游船化身流动的艺术舞台,参加艺术季演出的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剧组成员登船而立,在两江四岸灯光秀的映衬下,先后唱响《茫茫夜》《长江之歌》等经典曲目,与游客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难忘时刻,掌声与叫好声此起彼伏。来自合肥的刘女士与丈夫站在前排跟唱,激动地表示:“在长江之上听《长江之歌》,这种体验太特别了!”烟台游客叶女士感慨:“长江游船的音乐秀,既能赏江景又能感受艺术氛围,武汉人的生活太幸福了。”

10月30日晚,“唯见长江”闭幕式将在宜昌举行,49天的艺术长卷已进终章。但这场“人民的节日”所带来的艺术震撼与文化滋养将久久不会消散——在金秋播撒艺术的种子;让城市处处洋溢艺术气息;凝聚起长江流域人民的热爱。大江东去,千古风流看今朝。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